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rray; ERA)
子宮內膜是個動態組織,在月經週期隨著荷爾蒙的變化呈現不同的厚度與組織型態。
同時,這些荷爾蒙的變化也會讓這些不同時期的子宮內膜有不同的基因表現。如圖可看出子宮內膜有的基因表現在增生期、內膜接受前期、內膜接受期、內膜接受後期(proliferative, pre-receptive, receptive, and post-receptive)完全不同。
由於胚胎著床時間在整個月經周期中可能只有4-5天,這段時間通常又被稱為著床之窗,“window of implantation” (WOI),在正常排卵的女性,WOI通常開始在月經的19-20天,也就是在約在排卵後5-7天,在這段時間子宮內膜會產生型態上、構造上、生化上、基因上的表現以迎接胚胎的著床。過了這段時間,則內膜變化再起,胚胎也就不再容易著床。
而所謂的子宮內膜受容性檢測技術就是利用基因晶片分析236種與子宮內膜增生相關基因,試圖找到個別女性的最佳著床時間以幫助醫師在最佳的時間點進行胚胎植入。
不過目前並無證據支持所有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病人都須接受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因為就已發表的研究分析,有的報告說可以增加病人的懷孕率1-2,有的說沒有3,尤其是對初次接受人工生殖或年輕的病人,由於此群病人屬於預後較好的病人,因此並不需要常規接受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倒是對於那些反覆性植入好胚胎還是無法懷孕的病人,在找過其他可能原因之後,若還是找不到;則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或許是另一種選擇。
1. JARG (2018) 35:683–692
2. Reprod Med Biol. 2017;16:290–296
3. JARG (2018) 35:1301–1305